太阳能绝对发电量则增加到36亿度,较去年8月(同比)增加了24.3%,为所有类别发电量年增率最高的能源。
6.摩洛哥Noor系列太阳能光热发电站。2012年西班牙政府迫于财政危机取消了对新建光热电站和原有电站辅助燃气发电部分的电价补贴,同时加征7%的能源税。
阿尔及利亚:计划到2030年完成5吉瓦风电和2吉瓦光热发电、13.5吉瓦光伏装机。5.美国CrescentDunes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太阳能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最佳的区域包括北非、中东地区、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南欧、澳大利亚、南非、南美洲东、西海岸和中国西部地区等,目前全球在运、在建和规划发展的光热发电站都位于上述国家和地区。太阳能热发电主要技术和代表性电站介绍(一)太阳能热发电主要技术太阳能热发电,通常叫做聚光式太阳能发电,通过聚集太阳辐射获得热能,将热能转化成高温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竞争性投标带来竞争加剧,随之带来更低的LCOE和更优惠的融资支持,这无疑会驱动光热发电产业进一步发展。
按照太阳能采集方式主要可划分为槽式发电、塔式发电和碟式发电。印度:2022年达到175吉瓦,其中100吉瓦为太阳能。从太阳能资源与能源消费需求的匹配度来看,山东省位于我国发展太阳能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
生产者责任制度期望通过生产者责任的延伸,影响其在上游材料选择和商业模式的构建,从而促进废物减量和资源化的目标。根据WWF所做的中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到2050年,最理想的能源转型情景下,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在所有发电量中所占比重将提高到27.36%,成为比重最大的能源供给类型。我国太阳能资源总体分布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是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而人口集中、能源消耗量大的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贫乏。生产者责任制度是指生产者需要全部或部分承担其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处理责任,目前已在我国电子废物管理中得到应用。
假设每个县级行政单元的废弃太阳能组件均先集中到其行政区域的质心位置,作为废弃物收集的原点,再以每个质心到处理厂的直线距离作为近似的运输距离,对于处理厂的选址,可以有如下三种方案:第一种可行方案:在莱芜市区建立全省唯一的光伏组件处理厂。第二种可行方案:在济南和青岛分别建立光伏回收处理设施。
山东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发展光伏产业具有一定优势,生产和应用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更需将此问题纳入产业发展的通盘考虑之中。该报告的作者之一、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加文˙希斯博士曾向媒体表示:光伏组件的垃圾量在未来不久将大幅增加,因此,我们建议各国现在就开始准备。如果能够通过合理规划而避免这一问题,建立从摇篮到摇篮的产品-服务系统,对于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具有现实意义。由于薄膜电池光伏组件的材料在生产环节就有很大的循环再利用潜力,因此企业有动力首先在生产过程中建立再循环处理能力,利用这一处理能力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循环再利用具有较强的技术可行性。
我们根据中国8760电网预测模型中的人均装机容量,结合预测人口数据,估算了山东省全省及各县的预测光伏装机容量。截至2015年底,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4318万千瓦,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作为国内太阳能产业的引领者之一,山东能否在全国率先合理规划和应对这一挑战?目前,欧美都已经开始着手光伏材料的循环利用。而到2050年,则会达到0.78亿吨,全球商品市场价值将达到150亿美元。
因此,在山东省两大都市中心济南和青岛建立回收处理设施,可以方便就近回收。分布式光伏系统与集中太阳能电站系统的一个显著差别是,用户安装的时间可能存在较大的不一致,因此废弃时间也会存在比较大的变动范围。
此外,材料的循环利用还受到社会行为习惯、产品设计、循环利用技术以及分拣过程的热力学等多方面的制约,这常常导致花费巨大的经济和环境代价开采的金属材料往往只用一次就变成废物耗散在环境中,无法再利用。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国际能源署光伏系统项目的报告,2014年,废弃的光伏组件还不到电子垃圾的千分之一。
山东光伏产业已位居全国前列,但对于光伏垃圾回收尚无规划山东省太阳能资源理论总储量在全国排第17位。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后,中国光伏组件的废弃量将开始显著增加:在电站运行维护良好的情况下,到2034年,光伏组件的累计废弃量将达到近60GW。此外,实际安装量受人口密度、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均衡。随着太阳能技术的推广普及,特别是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废物管理系统对技术选择的影响,以及循环利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的需要,欧盟开始重新思考对太阳能光伏组件适用生产者责任原则。综合比较上述三种方案,运输成本占处理成本的比重在6.7%~13.3%之间,由此可见,设施布局对处理成本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太阳能发电技术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中国已超越欧盟,成为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量增长最快、总量第一的国家。
21世纪以来,山东省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推广应用,在促进能源结构转型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不过,生产者责任导向的情景假设中规定了用户废弃的产品可以运到最近的生产厂家,这就需要生产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回收责任协议,对不是自己生产的产品也进行回收处理。
从成本效益角度看,光伏企业就近回收可能最具经济效益迄今为止,全球对太阳能材料回收利用的设施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合理的空间布局则可以进一步降低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回收成本,提高回收利用的效率。与传统大宗工业金属相比,光伏组件所使用的许多新能源材料都存在材料使用分散、单个产品用量少的特点,并且以复杂合金的形式存在于产品之中,这都给回收利用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最后,从最近光伏技术实际发展的情况来看,光伏技术发展路线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与建筑和其他产品结合的灵活性越来越大,应用方式也逐步向移动化设备扩展,材料的空间分布就更加不确定了。如果在实际生产企业之间就成本收益进行分割,就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这个特点,导致光伏组件从大量采用到大量废弃的时间周期较长,而现在,这个周期已不遥远。其中,集中处理的运输成本最大,而生产者责任导向的运输成本最小。这是一种规模经济导向方案工业用电量累计49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5%。
迎峰度夏期间,江西省统调用电负荷七创历史新高,最高达到1771万千瓦,8月份发、用电量呈现罕见增长态势(统调发电量增速达到28.92%),当月火电利用小时数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同比增加55小时。统调发电量526.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9%,其中:水电发电量48.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45%;风电发电量10.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75%;光伏发电量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1.54%;火电发电量464.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
二、用电情况8月份,江西省全社会用电量116.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14%;第二产业用电量71.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1%;第三产业用电量18.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4.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17%。统调火电利用小时数2809小时,同比减少499小时。
统调发电量89.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92%,其中:水电发电量4.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1%;风电发电量1.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07%;光伏发电量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0.97%;火电发电量8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74%。1-8月,江西省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7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4%,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7.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76%;第二产业用电量510.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3%;第三产业用电量112.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0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43.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2%。
1-8月,江西省全口径发电量702.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9%。一、发电情况8月份,江西省全口径发电量106.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10%。工业用电量69.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6%。夏季用电大负荷情况下,电网、电厂运行总体平稳,局部电网存在用电卡脖子、部分电厂存在存煤严重低于警戒线等问题
统调火电利用小时数2809小时,同比减少499小时。工业用电量69.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6%。
统调发电量526.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9%,其中:水电发电量48.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45%;风电发电量10.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75%;光伏发电量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1.54%;火电发电量464.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统调发电量89.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92%,其中:水电发电量4.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1%;风电发电量1.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07%;光伏发电量0.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0.97%;火电发电量8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74%。
一、发电情况8月份,江西省全口径发电量106.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10%。1-8月,江西省全口径发电量702.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9%。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